Nature刊登中科院再生医学研究新成果-国内聚焦-资讯-生物在线

Nature刊登中科院再生医学研究新成果

作者:上海研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1-05-13T00:00 (访问量:2234)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生化和细胞研究所在再生医学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一次绕开干细胞阶段利用一种称为转分化的方法将从小鼠尾部获取的成纤维细胞重编程生成了成熟的肝细胞样细胞(hepatocyte-like cells,iHep)。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今天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生化和细胞研究所的惠利健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赴奥地利维也纳Institute of Molecular Pathology(IMP)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生化和细胞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主要从事肝癌细胞研究工作。

肝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技术,然而由于供体紧缺、免疫排斥等问题使得大量的肝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绕开供体肝移植,生成患者自身的功能性肝细胞已成为了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

转分化是指成体组织细胞改变其表型的一种现象,即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发育方向的转录因子表达发生改变,从而使成体干细胞或分化细胞特定的分化状态也发生改变。近年来随着体外诱导条件的不断发展及理论研究的深入,转分化技术逐渐被科学家们广泛利用到器官移植获取具有修复功能的细胞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转分化技术已成功地诱导成体细胞重编程生成了血细胞、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者们而言利用这一技术获得肝细胞却仍是一个特殊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生化和细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在肝脏发育及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的14种转录因子转导至获得的小鼠尾部成纤维细胞中,并对这些转录因子形成的多种组合进行了筛选。研究人员证实在转导Gata4, Hnf1α 和 Foxa3,抑制p19的条件下即可将成纤维细胞诱导转化为功能性iHep细胞。这些iHep细胞呈典型的上皮样形态,表达肝基因,并显示肝细胞功能。在随后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这些iHep细胞移植到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ah)基因缺陷的小鼠中。对照组小鼠仅在数周后全部死亡,而接受iHep细胞移植的12只小鼠中的5只得以存活下来。

新研究发现为研究人员获得用于肝工程及再生治疗的功能性肝细胞样细胞提供了一条新的策略。惠利健表示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他的研究团队将致力将这一研究成果转化到人类细胞上。

来源:生物通

上海研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上海市杨浦区民京路658弄

联系人: 陈小姐

电 话: 15821625591

传 真:

Email:muzhou88@aliyun.com

相关咨询
ADVERTISEMENT